上善若水
“上善若水;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(《老子·第八章》)年少时,读《老子》中的这段话,总是无法领悟其意涵,随着年齿增长阅历渐开,对此方有些许领会。作为生命之源的水,今人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,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老子,他怎么就能感悟得如此深刻呢?
曾几何时,我游跞过北国山水,尽管苍山蒙翠,巉岩崚嶒,但身处其间,似乎就缺少南方山水的那种温润。北国的空气,也不似南方滋润,总是那样干燥,惹得人不停地补水,以极力适应那种环境。说到底,北方与南方相比,其资源之差距乃至于水资源,尤其是西北那些贫困地区,水资源对于他们尤为重要。
早三十年年,我探奇武陵源山水,曾在那里徜徉期旬,至今感觉犹新,恍若置身耸峭的青山绿水之中。尤其是登临黄狮寨时,那如烟似縠的轻岚缭绕着起伏绵延的奇峰,随着山风的徐疾,那些突兀的峰巅亦时隐时现,那种壮观的景象至今令我流连。当是时,宛若置身仙境,整个身心亦随风飘拂,亦随烟岚嗽涤,直至通身莹洁如玉为止。而今反思,武陵源之山虽是奇绝,若无烟岚之濡润,则将黯然失色,这也是北方之山次乎南方之山者。
记得儿时曾在老家乡村小住,那里的山特别青,水也特别秀,人也非常淳。在青山未被大跃进破坏时,那里满山是参天大树,大树之下则有灌木丛生,然后便是茂草,而在茂草之下乃是常年累积的落叶。惟其如此,上苍降水时,先是被大树劫持,再是经灌木过滤,而后被茂草吸收,余水则经落叶渗入地下。因此,即便是暴雨也很少见到山洪,大雨天从山溪里流出的水照旧是那样清洌,照样那样一尘不染。正因为那里的水质优良,因而当地姑娘的肤色特美,乃至有栀溪河畔出美人之誉。
水,它就这样濡养着大地,濡养着人类,濡养着一切动植生物。淙淙泉水往往能诱发人们的诗兴,滔滔江水则易于诱人放歌,轻轻的烟岚乃如词人之抽思,飞湍悬瀑则令人神往。它落下时是雨,升腾时为雾;它悄然入地,充当大地之血脉;它善解人意,出库推动水轮,将电能奉献给人类。可是,人们并不懂得珍惜水资源,不断地将重金属乃至剧毒化学物质排入水中,此时的水也强忍酸楚来接受,体现了它和光同尘的性格。直到人们糟蹋水资源达到了极限时,它才将那些铬、砷以及强酸强碱成分反馈给人类,以警醒那些冥顽不灵的人们。对于那些生态严重破坏的地方,土地便再也无法得到水分的涵养,一旦下大雨便是山洪爆发,造成农田毁坏,房屋坍塌。足见,水不但具有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之德,同时也具有激浊扬清之性,故尔《老子》谓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”
不管怎么说,水对于人类居多是造福,尤其是早春时伴随料峭春风飘来的丝雨,更是润物细无声。它之利人并不希图何物,因而从不张扬,总是默默滋润人类,这就如同《庄子》所谓的“有大美而不言”了。在此,我诚心地讴歌水之美德,也诚恳地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滴水,让我们所处的环境日趋优美,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。
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记于北郊怀瑜居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