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將乞巧節還給女子
七夕作為乞巧節,本是中國女子專有的節日,在我國也延續了數千年了。由於受西人情人節的鼓噪,中國的一些無知之徒居然立七夕為情人節,以示我國愛情不亞西人。然而,這班人居然不知中國自有情人節,竟然作出廢止七夕強生枝節的勾當,實屬無知。
七夕作為中國婦女的節日究竟始于何時,一時難以考究,然據粱代宗懍的《荊楚歲時記》所載:“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。是夕,人家婦女結彩縷,穿七孔針。或以金銀鍮石為針,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,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。” 至少在西元六世紀時,國人已經把七夕定為婦女的節日了,而且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禮數。此後,這個習俗沿襲不斷,乞巧便成了中國婦女專有的節日,歷代吟詠乞巧的作品也相繼問世。唐人林傑的《乞巧》詩曰: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牽牛織女渡河橋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。”宋人仇遠的《七夕》曰:“歲歲今宵乞巧樓,疏星如弈月如鉤。莫將寒信侵房屋,肯把閒情問女牛。兒笑無書空曬腹,婦言有酒可澆愁。鵲慵竟失河橋約,盡日喳喳古樹頭。”元人諸宮調有“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婦,宵夜的悶葫蘆”之句;明人《乞巧詞》有“焚香爭乞天孫巧,穿斷蛛絲繡針小”之歎;清人亦有“頻年乞巧應題壁,今夕穿針懶上樓”之詩。足見,七夕乞巧之風俗在我國流傳已有將近兩千了,如此悠久歷史的婦女節日,竟然一旦廢止於而今的無知之徒,實在令人歎惋。
其實,中國古代並非無情人節,作為農曆三月三的上巳節,便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。早在《詩經·溱洧》中,便對男女情人互相出遊的景況有過記載,請看:
溱與洧,方渙渙兮。
士與女,方秉蕑兮。
女曰:觀乎?士曰:既且。
且往觀乎?洧之外,洵訏且樂。
維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勺藥。
溱與洧,瀏其清矣。
士與女,殷其盈兮。
女曰:觀乎?士曰:既且。
且往觀乎?洧之外,洵訏且樂。
維士與女,伊其將謔,贈之以勺藥。
請看,在溱水與洧水之濱,有一對戀人手持蘭花,在那裏盡情地傾訴衷情,他們在相戀中甚至產生了“伊其相謔,贈之以勺藥”的激情。上巳正處盛春,百花竟放,正是容易撩發情人愛慕感情的季節,將之作為情人節應該非常恰當。而七夕之夜,天高氣清,百花凋敗,但有肅殺秋季之緒風相陪伴,哪是適合情人幽會的時令!
有鑒於此,我想最好把七夕歸還給女子,將中國的情人節回歸到上巳。
评论